作者:admin 日期:2020-09-06 10:04:59 点击:1518
为确保疫情期间学生停课不停学,河南大学技术促进学习创新研究团队基于“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精心打造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以下简称“本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并采用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创新了教学形式,有效做到疫情期间“不停教、不停学”。本文将基于该课程,从居家在线学习与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耦合、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在线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线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效果评价和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反思与建议五个方面展开具体阐述,以期为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
为解决疫情期间学生居家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举措,在线教学成为疫情期间高校教学的主要模式。期间,本课程创新了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在线翻转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领域造成了巨大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空间分离促使教学方式由传统的面授转变为教师在线授课,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形式组织、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等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创新,以适应特殊时期的教学。本课程创新了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居家在线学习,教师利用腾讯会议等交互软件进行网络直播教学,所形成的“居家在线学习+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接近线下真实课堂,同时保证师生互动水平较高、临场感强(
传统翻转课堂将“先教后学”倒置为“先学后教”(
混合式教学不是基于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简单搬家或课外延伸,也不是简单地以信息技术部分替代或“补充”课堂面授教学(
传统教学是以教室环境为载体,进行面授。本课程基于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的设计方法,通过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腾讯会议直播系统、超星泛雅网络学习平台辅助教学。提供类似于传统课堂的网络学习空间,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学习网络资源,教师可以进行网络授课。
混合式教学较之于传统教学具有更多的互动性。在本课程中,课前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借助系列微课呈现核心要点,通过创新案例展示精品范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理解和思考重难点知识。课中教师采用腾讯会议直播系统开展线上授课、小组讨论、答疑解惑,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协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等活动。课后教师利用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通过话题讨论与学生进行交流,接收学生反馈,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主要依托于教材教学,而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网络优秀视频资源、推送的资源链接及展示的教学范例等,具有多元性与实时性。教学资源的拓展,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混合式教学注重于综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种教学评价系统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发展任务,尤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数据进行学情分析,提出针对性意见(
通过分析现有在线翻转教学相关文献,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结合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腾讯会议直播系统和超星泛雅网络学习平台等支持小组交流和自主学习的在线教学平台的特点,从工具设计、方法设计和资源设计三个方面提出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全面系统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之间的深度交流,提高本课程在疫情期间的教学效果。
在线教学平台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在线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习者和课程的特点选择最佳在线教学平台,以提高在线教学效果。在本课程中,教师主要采用如图1所示的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依据不同特点对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腾讯会议直播系统和超星泛雅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整合,为其教学提供全面系统的工具,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习趣味性与互动性,实现知识迁移。
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以其独特的“平台+内容+服务”三位一体业务模式,帮助高校完成优质课程的引进和服务配套落地,搭建师生间的交流平台(
腾讯会议直播系统是一款高清流畅、便捷易用的云视频会议产品,为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在线授课工具。学生通过教师发布的会议邀请进入课堂。教师通过“屏幕共享”展示课程ppt,同步进行直播授课,为学习者提供在线答疑解惑。学生借助“屏幕共享”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实现师生间的同步在线学习。教师也可以批准学生连麦申请进行交互,以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
超星泛雅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教学资源丰富、互动形式多样化、学情分析数据化的网络教学平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因此,小组交流在在线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本课程中,课前,通过观看学习教学系列微课与课件提前预习,并在“问答讨论”模块中推送讨论话题来提前进行师生和生生间的讨论。课中,教师首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话题,然后通过腾讯会议直播系统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聆听并引导学生的讨论。之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并向教师反馈疑问。课后,学生可通过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话题讨论,通过超星泛雅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拓展资源,进一步深化知识结构,促进深度学习。
学习支持在教育中可以组织与管理学习者的学习,推动学习进度,也能指导和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一门好的在线课程必须能够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线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时空分离使得组织学生及时有序地参与课程学习并跟上教学进度显得十分重要。在本课程中,教师采用发布课程通知与学习提醒、直播与互动活动秩序管理、个人学习进度管理与督促等方法保证学生的在线学习与自主学习有序进行。同时,针对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的疑问,教师提供在线导学以帮助学生适应在线学习,通过提出讨论话题,及时评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法来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的发生。
在线教育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在线学习资源,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是提高在线教育质量的保证(
在本课程的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运用各类教学软件对文本、图片、动画等资源进行加工,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和教学文档,从而将原本零散杂乱的课程资源进行修改及整合。根据课程大纲及课程目标要求,合理安排设计课程资源。此外,教师也为学生提供配套的视频与课件等学习资源,以便学生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完成在线学习。教师与学生成功登录平台后,利用不同的在线互动与辅导教学工具,完成在线互动,且互动教学信息均可存储至数据库,以帮助教师评测学生参加小组的情况,并提供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反馈。教师的评测也可以提高学生参加小组交流的意愿。
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利用混合式教学和在线翻转教学的模式,对教学过程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进行设计。下面将按照教学过程的三个环节,具体说明本课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自主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广泛倡导的学习方式,其在满足学习自由度、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课中教学实践分为两部分:基于腾讯会议直播系统的线上授课和线上讨论。线上授课是指教师利用平台共享课件、讲解重难点、总结课程内容、回答学生疑问的教学过程;线上讨论则是教师提出项目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协作学习、评价讨论结果、解答学生疑惑的教学过程。网络直播教学是一种比较接近真实线下课堂的在线教学形式,师生互动水平较高、临场感强,可使学生尽快适应(
课后主要采用专题讨论形式,提出问答讨论评测学生学习情况。与直播讨论不同,专题讨论是一种异步的社会互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利用超星泛雅网络学习平台推送重难点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以期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最后,在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显示讨论结果,进行学情分析,及时监控学生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在学习平台提出具有代表性、探索性、针对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课后自我反思、内化知识体系并分享观点、作品,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融入度。
学习者参与度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除了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外,教学评价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也是促进学生参与的外部驱动力。本课程在评价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成果,伴随着学生学习过程的是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提供学生学习的反馈,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和调节。课程成绩以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作为衡量依据,从而促使学生保持在校时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参与讨论,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成效,改进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对学习者发放社会互动、情感支持和在线协作学习工具之间的关系调查问卷及社会互动、情感投入与社会存在感对主动协作学习的影响的调查问卷。为保证问卷施测的有效性,本研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首先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因子的克隆巴赫系数均高于理想值0.7,表明问卷信度良好;各因子的因子载荷量均在0.6以上,大多数因子的AVE都大于0.6,表明问卷的收敛效度良好;各因子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0.85,且大部分因子间的相关低于0.75,不存在超高相关,问卷区别效度良好。
传统课程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评价在线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参照针对在线教学模式的课程评价标准。此标准包含两类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五项考核指标:平时考勤情况、资源学习情况、问答讨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见表2)。在此课程评价标准下,强化平时成绩权重,弱化期末考试权重,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洞悉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在评价方式上,将平台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期促进评价方式多元化,实现评价的导向、激励和监控课程实施的功能,助推教学效果最优化。窗体顶端
在本课程中,课前基于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推送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间的意义联系;课中基于直播系统进行重点讲解,展开师生讨论,答疑解惑;课后基于学习平台推送问题任务,开展话题讨论,并且教师依据课程任务、重难点知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和讨论区留言,这有助于营造学习社区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存在感,最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大学习投入。利用SPSS24.0对数据分析,发现情感投入和社会存在感对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有直接影响
本课程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因此,学生对在线资源的使用情况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不同课程资源已学习的学生人数、学生上网浏览课程资源次数以及学生学习时长等数据的分析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评估可能产生的学习效果,进而调整教学活动,最终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网络学习模式中,学生小组协作讨论或教师答疑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并能帮助建立线上师生和生生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同时学生在线参与讨论与答疑的频率可一定程度上作为预测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指标。已有研究指出“学生认为线上课程中的提问与回答教学环节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利用SPSS24.0对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内情感支持、在线协作工具和协作学习五个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内的情感支持对学生协作学习有直接影响(见表3)。之后,将本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变量,与学生协作学习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内情感支持、在线协作工具与协作学习的显著性P值均为0.00<0.05,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726、0.654、0.810、0.675,均大于0。这表明,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内情感支持、在线协作工具与学生协作学习呈显著正相关。
在本课程中,课中教师基于腾讯会议直播系统进行重点讲解,展开师生讨论,实施答疑解惑,学生积极进行师生和生生间的教学互动,内化知识体系。课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话题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话题讨论,能针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此外,学生也能主动提出讨论话题,这能够将知识体系内化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根据已掌握内容提出讨论话题,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针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网络卡顿、平台崩溃、课堂混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教师需要进行反思,以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目前传统教学反思已不足以解决在线教学的困境,从而催生了在线教学反思(
要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同步考虑教学平台和直播系统等交互工具的选择与应用。教学平台是实现在线教学的重要依托,没有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就无法正常开展。但现有的在线教学平台往往存在着一些缺陷,为避免单一平台的局限性,教师需要采用多种平台,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线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成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线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在线教学时长过长,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造成学习兴趣降低(
现代教育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存在课前自主预习能力不强,课上自主学习时间不充分,课后自主复习能力较弱,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和课程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还需要教师从知识传输者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的“教练”角色,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与学习资源、教师、同伴的互动(
目前,在线教学活动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自主性下降、学习兴致减退等。如何调整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当前开展在线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设计:①课前驱动学习。课前,每周推送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看学习系列微课与课件,在“问答讨论”模块中推送讨论话题进行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②课中内化知识。课中,采用接近真实线下课堂的网络直播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可采用腾讯会议等直播平台讲解课程内容,答疑解惑,以期通过在线同步授课答疑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③课后深化学习。资源是学生居家学习最主要的学习支架和教师的教学支架(宋灵青等,2020)。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源整合,根据学科特点、学习者特征等寻求更多优质资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拓高阶思维,迁移知识技能,最终促进高效学习。④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于一体,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等。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疫情防控期间响应“停课不停学”工作号召,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学习理念,利用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基于TPACK视域,整体架构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知识体系。着重培养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疫情期间获得了师生的高度认可,为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范式。本次疫情是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的考验,同时为线上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和机遇。5G时代的到来,必定会迎来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总结教育经验,大力推动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以及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步伐,加速传统线下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融合,促使混合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
[1]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2019).“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7-16+92.
[2]付卫东,周洪宇(2020).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2(2):14-18.
[3]高耀(2020).在线教学需注意的五个问题[N].中国科学报,2020-03-31(7).
[4]高云红,张庆新,卢艳军,刘利秋(2019).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智能仪器设计资源共享课程建设[J].教育现代化,6(16):138-140+144.
[5] 焦建利,周晓清,陈泽璇(2020).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3):106-113.
[6] 李萍(2020).在线教学:从“少而精”到“研究学”[N].中国教师报,2020-04-01(4).
[7]刘晓琳(2018).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制——面向2.0时代[J].中国电化教育,(12):11-17.
[8] 宋灵青,许林,李雅瑄(2020).精准在线教学+居家学习模式:疫情时期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3):114-122.
[9]万力勇(2019).数字化学习中的学习者参与:联结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访俄亥俄州立大学知名学者谢魁教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1(4):11-18+46.
[10]王海燕(2014).教师在线教学反思支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3):110-116.
[11]王杨(2020).基于“雨课堂”项目化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与评价[J].职教论坛,(2):70-75.
[12]吴煜辉(2018).基于智慧树慕课平台的心理健康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5(44):221-223+236.
[13]张根乔,李雪,国兆亮(2020).网络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构建[J].开放学习研究,25(1):48-55.
[14]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2015).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36(6):66-72.
电话:13503820014
13503820014